2026. 9.1-9.3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N1-N4

距离展会

开篇:一个反常策略的真相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三类医疗器械不先拿国内NMPA注册证,反而先去欧洲申请CE认证?”

以先健科技的LAmbre™左心耳封堵器为例:2016年CE认证获批,2017年才取得NMPA注册证。

这一“逆序操作”背后,暗藏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层逻辑。

本期,上海医疗器械展将拆解“先CE,后NMPA”策略背后的战略价值与风险应对。


一、为什么CE认证是“全球化第一站”?

1. 抢占时间窗口:CE认证的“加速度”优势

(1)中欧认证周期对比(以III类医疗器械为例)

认证类型 欧盟CE认证(MDR实施前) 欧盟CE认证(MDR实施后) 中国NMPA注册
平均周期
12-18个月
24-30个月(高风险器械需30个月+)
24-36个月
核心耗时环节
技术文档审核、公告机构初审
临床数据合规性审查、公告机构深度审核
临床试验、技术审评发补

关键点

(2)“一鱼两吃”:欧盟临床数据反哺国内注册

2. 全球信任背书:CE认证的“溢价效应”

3. 规避地缘风险:构建“第三极”市场


二、风险预警:CE认证并非“万能通行证”

1. MDR新规下的四大挑战

风险类型 具体表现 应对策略
认证周期延长
III类器械认证耗时可能超4年
提前布局MDR合规团队
临床成本激增
新临床试验费用增加50%以上
利用AI工具优化数据管理
法规动态变化
MDR补充条例频繁更新
与欧盟公告机构深度合作
证书转换压力
MDD旧证需在2027年前转换
分阶段完成产品线升级

2. 数据合规:中国企业易踩的“雷区”

图片来源:淡然诗意栖居地

 


三、企业实战:全球化4.0时代的生存法则

1. “CE+NMPA”双证策略的平衡术

2. 长期布局:从“认证通关”到“标准引领”


结语:全球化破局,本质是“倒逼进化”

“先CE,后NMPA”绝非简单的流程倒置,而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全球化生存法则:

未来已来:当国内集采倒逼、国际竞争加剧,唯有主动出击,用全球资源重构竞争力,方能突破“内卷”困局。

 

文章来源:淡然诗意栖居地
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感谢您关注Medtec 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作技术展览会
预登记将于20264月开启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