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输液器对4种常用注射液稳定性及吸附性影响
目的:比较聚氯乙烯( PVC)输液器与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 TPE)输液器对4种常用注射液的稳定性与吸附性的影响。方法:将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和托烷司琼氯化钠4种常用注射液迅速充满输液器并封存放置或正常流经输液器,采用 HPLC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托烷司琼浓度,比较各药标示量变化,评价各药稳定性和输液器吸附性。
生物相容性有哪些测试项目?
为了提高医学诊疗技术的有效性,许多微型和超微型医疗装置采用体内植入、导管插入和胶囊吞入等方法,例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植入式人工耳蜗、植入式人工括约肌、植入式生物电控制假肢,植入式心脏辅助泵、吞服式无线电胶囊、各类导管技术和各类人工器官与生物材料等。植入式诊疗系统由于埋植在人体内部,其外壳封装材料和一些传感器、动作装置等均直接与组织、血液等直接接触,有些需长期留置体内,这些植入式材料表面将 与组织、血液、细胞间产生相互作用,并产生不同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生物相容性(Biocampatibility,BC)是指生物材料(含传感器与动作装置)与生物体内的组织和血液中的生化成份相容,材料不被腐蚀且对生物体不产生毒副作用的特性与能力。
阅读更多
连接生命的桥梁——心血管医用材料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约有1730万人死于该病,仅在我国,每年新增的心血管疾病人数就超过1000万人,其中超过400万人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阅读更多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新生物相容聚合物材料
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干细胞结合而成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该材料由聚合物和干细胞构成,通过对小鼠的头盖骨修复试验,表明该材料相对于同类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阅读更多
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健康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但这一切仍然挡不住人类身体器官的老化、损伤和病变,人体的血管也不例外。据资料显示,仅2000年美国就有18万例人工血管植入手术,全球则有几十万例血管移植手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异体血管的移植根本无法也不可能提供如此多的相同血管。为此,医用人工血管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直径小于6毫米)研究方面,由于存在血管栓塞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阅读更多